CBA与欧洲真的是有差距的,
比赛结束哨声响起,余嘉豪抬头看了一眼记分牌72比96,他的西班牙篮球乙级联赛首秀以一场大败告终。
这个22岁的浙江小伙,身高2米23的中国中锋,就这样在西班牙的篮球场上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海外生涯。
余嘉豪今年夏天和浙江男篮合同到期后,没有选择续约,而是签下了西班牙甲级联赛的毕尔巴鄂篮球俱乐部。
但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直接去打西甲,而是被租借到了毕尔巴鄂的附属球队Alega Cantabria,这支球队征战的是西班牙二级联赛。 说白了,就是先下放到二级联赛锻炼,等适应了欧洲篮球的节奏再回归西甲。
为了这次留洋,余嘉豪在经济上做了巨大牺牲。 他在西班牙的月薪只有2000欧元。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有报道称,他放弃了国内可能高达600万元的年薪。 月入2000欧对比年入数百万人民币,这个差距是实实在在的。
余嘉豪自己对此看得很开,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选择,“曲线救国”。 他不是没想过直接冲击NBA,2022年他就参加过雄鹿队的试训,但最终落选。 这次选择欧洲,是一条不同的路,先争取在西甲站稳脚跟,甚至梦想着有一天能打上欧冠,再图后续。
展开剩余79%其实在常规赛首秀之前,余嘉豪已经在季前赛打了四场,表现相当不错,场均能拿到12.5分和7.7个篮板,三次得分上双,已经坐稳了球队主力的位置。 球队主教练也认可他的能力,直接说余嘉豪是“西甲联赛水准的球员”,期待他早日回归毕尔巴鄂男篮。 但常规赛的强度和季前赛显然不同,对手CB Zamora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最终球队输了24分。
余嘉豪对欧洲篮球的强度其实早有体会。 早在九月份的一场季前赛,他代表Alega Cantabria对阵西甲的毕尔巴鄂队(也就是他所属的母队)后,就和国内的前队友王奕博连线聊过感受。 他当时说,比赛一开始对手给的强度就非常大,他和几个队友都感觉第一节上去打完喘不上气,是一种“什么都干不了的感觉”。
他特别提到欧洲防守的细节和CBA很不一样。 那边不是一直和你进行身体对抗,而是在你战术跑位,马上要出机会接球的那一瞬间,给你来一下对抗,打乱你的节奏。 这种防守策略很聪明,既节省体能,又不容易被吹犯规。
他还提到,欧洲球队的防守覆盖面积非常大,延误(delay)做得很大,中国的后卫在这种防守下很难接到球,有时候甚至要退到中场线附近才能安全接球。
这种整体性的防守理念,和CBA常见的依靠个人积极性的“撕咬”式防守,在层次上确实不一样。 余嘉豪的这些亲身感受,直接点出了中国篮球和欧洲高水平联赛在比赛理念和细节执行上的差距。
回过头看余嘉豪在CBA的四个赛季,成绩单是相当拿得出手的。 他一直为浙江稠州银行队效力,四个赛季里四次随队打进季后赛。 特别是在2022-23赛季,浙江队历史性地杀进了总决赛,虽然最后0比4被辽宁队横扫。
上个赛季(2024-25赛季),他常规赛出战42场,其中34场首发,场均上场30分钟,能贡献13.5分和8个篮板,投篮命中率高达62%。 到了季后赛,他的数据更是提升到场均17.3分和8.3个篮板,投篮命中率达到63.3%。
在个人荣誉方面,他拿到过一次年度最佳星锐球员,三次入选CBA国内球员最佳阵容第二阵容,还进过全明星南区阵容。 这样的表现和荣誉,在CBA本土中锋里绝对是顶尖水平,也让他稳稳地成为了中国男篮的第一替补中锋。
就在今年八月份的男篮亚洲杯上,他场均能拿到7.2分和4.7个篮板,帮助中国男篮夺得了亚军,这是中国男篮时隔十年再次进入亚洲杯决赛。
余嘉豪出生在一个真正的篮球世家,他的父亲是前浙江男篮的主力中锋余乐平,母亲王福英也是前浙江女篮的主力中锋。 这种家庭背景让他从小就对篮球耳濡目染。 他15岁的时候就去美国留学,在篮球名校塞拉峡谷高中打球。
这段经历让他很早就接触了美国篮球文化。 2022年,他为了冲击NBA,还特意去美国特训,并且获得了密尔沃基雄鹿队的试训机会。 虽然最终没能被选中,但这段经历对他开阔眼界肯定有帮助。
余嘉豪选择去欧洲打球,在中国篮球目前的大环境下显得有点特别。 有媒体指出,中国球员正经历一个留洋的“冰河期”,在欧美主流联赛中几乎看不到中国球员的身影。 2023年,中国篮球选手在海外联赛的总收入仅为120万元,而且主要靠女篮运动员李月汝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余嘉豪的选择更像是一次个人的冒险和探索。
有评论认为,现在的留洋潮和姚明时代单枪匹马闯NBA不一样了,更像是一种“多点开花”的“战术布局”,有的去NBA,有的去G联赛,有的则瞄准了强调团队篮球的欧洲联赛。
在欧洲联赛打球,对中国球员来说挑战确实很大。
这意味着作为中国球员,余嘉豪需要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优秀外援竞争有限的名额。
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余嘉豪和毕尔巴鄂俱乐部签的是一份三年的合同。 按照计划,第一个赛季他在西乙的Alega Cantabria磨练,如果表现好,2026-27赛季有可能回归毕尔巴鄂征战西甲。 这条路怎么走,最终还是要靠场上的表现来说话。 西乙联赛的赛程相比CBA可能没那么密集,大概一周一场比赛,这或许能给了余嘉豪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和针对性训练,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亚洲杯半决赛对阵新西兰的比赛中,余嘉豪替补出战,得到了7分和3个篮板,帮助中国男篮战胜对手,挺进决赛。 这场比赛的胜利,对中国男篮来说意义重大。
决赛打澳大利亚,虽然最后只输了1分,但过程很激烈,余嘉豪也贡献了4分和2个篮板。 国家队的经历对于他适应国际篮球的风格肯定是有帮助的。
从余嘉豪的成长轨迹看,他几乎每一步都踩在了中国篮球青少年培养的典型路径上:国内青训、美国高中篮球、CBA联赛、国家队,现在又加上了欧洲联赛。 这种复合型的经历,在他这个年龄段的国内球员里是不多见的。
他选择在当打之年离开舒适的国内联赛,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拿着远低于以前的薪水,从头开始竞争。 这场比赛的数据看起来普普通通,9分3篮板1助攻,背后是一个中国篮球人独自在海外打拼的起点。 他说的“曲线救国”,里面包含了多少具体的困难和对未来的期待,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发布于:广东省
下一篇:没有了
